close
同樣也是工作需要而久站,最後腳跟開始疼痛,卻不是足底筋膜炎。那又會是什麼疾病呢?游敬倫醫師揭曉答案:足跟脂肪墊疼痛症候群。
走路時腳掌承受體重1.2倍的力量,而腳跟著地後,最高要承受體重5倍的壓力,因此腳後跟原本就有「脂肪墊」的設計,用來承受這龐大的壓力。脂肪墊如果受損,腳跟就缺乏抵銷壓力的方法,自然容易受傷。另外,赤腳、赤腳跑步、運動選手及肥胖者也較有機會發生。
牙周病與蛀牙兩者常常是同時存在的,而在好發族群方面,兩者也有年紀上的差別,牙周治療是很重要的議題。一般來說,蛀牙問題好發在小朋友、青少年身上,尤其是愛吃糖果又不愛刷牙的孩子,老人則會有較多牙根齲齒;至於大人則比較容易罹患牙周病,幾乎9成以上的成人,都有牙周病的困擾,導致刷牙的時候會流血,平常也容易牙齦腫脹。牙周病的菌種以放線桿菌、牙齦紫質單孢菌等革蘭氏陰性厭氧菌為主,形成的原因是當口腔沒有清潔乾淨時,牙菌斑附著在靠近牙齦的牙齒上,通常只要附著2到3天,就會形成牙菌斑及之後會產生牙結石。牙菌斑與牙結石如果停留越久,上述的革蘭氏陰性厭氧菌就會在牙菌斑上孳生,進而侵襲牙齒與牙齦,最後造成發炎,也就是所謂的牙齦炎;再繼續下去,細菌從牙齦邊緣再往下發展,就會導致較深的牙周囊袋,就是牙周病。可別以為牙周病沒什麼,它可是成人掉牙的元凶,尤其是老年人,很多都是因為牙齦萎縮、牙根外露,齒槽骨遭到破壞,進而造成牙齒鬆動而掉牙,擾人的口臭問題也可能如影隨行。
足跟脂肪墊疼痛的特色是,一早起床時不會很痛,而是愈站、愈走就會愈痛,特別是穿硬底鞋或打赤腳在硬的地面上行走時。
除了穿高跟鞋外,無塵室穿著的無塵鞋、危險工作穿的安全鞋、塑膠雨鞋等,都會使足跟承受更大力道。
生活保健
- 平時減少足跟承受壓力的次數,讓脂肪墊有再生修復的機會。
- 選擇適合自己的足墊,減輕脂肪墊的負擔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